第28期 從戰亂地區回來的反思

麥振榮牧師

華福加拿大聯區總幹事

最近有機會前往阿富汗這個仍處於戰亂的國家,因要探望親人。他們在這個國家參與人道援助工作已有十三年多。當抵時,得知日前發生了一件事,成為世界的頭條新聞,就是那個人道援助組織其中一個工作隊伍,到首都北面的城鎮出差,展開醫療服務工作,完成任務在歸程中,遇到塔利班恐佈分子,將全隊10人全數槍殺。從記者發佈會中,得知有6位美國人、一位德國人、一位華裔英國人、兩位阿富汗人。事發後,聯合國、美國、英國、德國都一致譴責這次暴力事件行為。

想起這個戰亂國家,有不少國家都參與,想盡速幫助這個較落後貧困的國家,早日停止戰事,恢復正常的國民生活,但事與願違。各方面的資源大量投入,其中美國所提供的軍事力量,竟約有20萬軍隊,而加國亦有3千多軍兵參與。還有其他經濟支援、城市重建等,都消耗不少資源。但幾年來,仍未見勝利的結果,軍事衝突各處均有發生,特別南部的坎大哈,更是危險,我們加國先後有152位年青軍人陣亡,而美軍陣亡已達數千人。

今次只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停留,因其他地區都不安全。見到市容馬路凹凸不平,失修不知多久,房屋亦見到牆上滿了彈痕、殘舊的建築物,公共交通缺乏,民眾的面孔沒有歡笑,街童衣衫襤褸,要向人伸出乞求的手,這些情景都使人心酸,他們“明天會更好”的期待,何時可以實現呢?

有機會參觀市區內唯一的博物館,陳列品不多,都是歷史文物,但可能因資源不多,沒有將裏外的建築陳設加以整理維修,都顯出陳舊感,最特別的是建築物的後園,有很多玫瑰花栽種,但在另一邊,卻有很多顆的大麻及罌粟。這些提煉毒品的植物,竟可以在博物館後園找到,才明白阿富汗大量的出口,就是這些有形有體的毒品。

另一方面很大的驚訝,看見好些歐美人士,帶著基督的愛的感召,毅然放下原居地的舒適,捨去高度的物質生活,離開在原居地的社會地位,告別家族及親朋,到這樣的一個物質不富裕的國家、生活環境欠安全的居住地,甚至常會有生命危險,兒女更欠缺應有的正規教育。這些專業人士,在今日廿一世紀的大時代中,眾人都追名逐利、貪圖物慾享受、追尋高質素的生活,但他們卻默默地不為人所知的進入這些戰亂國家,不單沒有高薪厚祿,沒有社會高位,相反,他們早有生命目標,甘願在異地過簡樸生活,為的是將真愛帶到人間,藉著服事別人,流露愛的意義,使他人重建人生目標,親嘗「真愛」的生命。

有機會出席一次遇難者的追思會,前來赴會的多是在喀布爾市的異鄉客。他們都參與不同工作,目的是扶助阿富汗人重建家園,回復正常的起居生活,但還未看見他們勞苦工作的果效,自己卻付上生命的代價。記得在追思會中各人的好友、同僚、家人都為這些失去生命的摯愛者,獻上最高的敬意、最深的懷念,並且將繼續他們的遺願,堅定他們的信念,無懼於危險的前路,勇往前行,為這些仍在苦難中的人群,帶來盼望。經歷這次親身體驗,從這些帶著信仰、被愛感召、激勵的獻身者,帶來自己在事奉路上不少的反思:

一)奉獻身心的意義:想起年青時高唱「奉獻身心為主而活」的詩歌,繼而唱著「為主燒盡」,是何等的真誠、激昂。那時,何曾想到生命擺上都包括在內,但今日這樣的近距離,發生在自己眼前,雖然與他們素未謀面,亦不是熟悉的人,但在追思會中,聆聽不少對他們認識的好友的真情懷念,自己亦深深感到尤如親人一樣,與他們同悲哀、同流淚。原來為主而活最終的意義,是常常預備連生命都需要付上的,甘願捨棄所擁有的,甘願放下身段,更有「捨命」的心志,才可以肯定的說「奉獻我身心」。

二)簡樸生活的再思:生活在加拿大的大都會多倫多,衣食住行的享受應有盡有。就飲食而言,每天外出任何一間酒樓、飯館,各式各樣佳餚美食,種類繁多,任飲任食的火窩、北方菜、粵菜、川菜美不勝數,身在何富汗那段日子,只有由地道的阿富汗人所提供的食品,雖不是難以下讌,但不是可口的,更談不上有口感的食物。曾嘗試一間阿富汗人的餐館所泡製的食品,同樣是另類的,亦有菜有肉,但其製作及味料全不是可口的味道。我們常要的大魚大肉,像樣的菜蔬都不常見,早午晚的餐食甚是簡單,要在市面購買華麗衣著,更是少見,像樣的百貨公司欠奉,路上的公共交通更不多。居住的房屋,水電供應都有限,各家居所用水要節制,沖水廁的水是由洗澡的水節留下來,因水廁的自來水不夠,故需要井水來補充。電力供應亦不足,還需要安裝太陽能的設備來增加電量。這些生活方式的簡樸,沒有親身體驗真不知道,進入這些國家都要用心來適應如此的生活。回來後用電用水都要三思,使能盡力學習這種可以節省能源的簡樸生活。

三)關愛鄰舍的學習:居住在富庶物質豐富的國家,常欠缺對貧窮人的敏感度,對別人的需要常是置之度外。看見在阿富汗這些提供人道援助的工作者,他們目睹當地人都在較貧苦的生活中,失業無數,生活貧乏,工作機會不多,那種憐愛鄰舍的惻隱心,推使他們為幫助這些人群,竟然以僱用方式,給予生活資助,使他們有安份的工作,為這些無業的製造就業機會,藉著看守房屋、清潔住所、廚房工作等等。原來對鄰舍的愛顧,包含實質的資助。對自己來說,「愛鄰舍」的學習,有更具體的榜樣。

四)物慾追求的調校:處在高度物質吸引的城市化生活,世人多向物質主義追尋,以擁有全世界為滿足,結果都不期然陷在物慾的捆綁中,漸漸失卻應有的人生價值觀,為物慾而活。我們亦常落在這樣的試探下,當親身看見這些全心全意投身在物質較缺乏的戰亂地區的人,早已脫離了物慾試誘,他們沒有埋怨生活不夠多姿多彩,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常感恩典、充足的供應。是的。當與他們原居地的生活方式作比較,就真有距離,但他們卻樂意活在沒有物質豐富的境遇中。要勝過物慾的試探,是很大的挑戰。

五)永恆價值的重整:當想到別人為持守信仰、認定使命、忠於所託、面對生活環境不退縮、遭遇危難不放棄所堅守的信仰,認定一切的艱難、環境不順、生活欠佳、常活在險境中,甚至將生命擺上,這些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但他們生命的目標,不是為今日所能看見的而活,卻是為未能看見的永恆而活。因此可以無懼於「戰事」之患難。原來永恆亦是具體地活現在他們的信念中。

記得在追思聚會中,有人誦讀經文「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 (林後四:1-15)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