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 在神學院教授心理學

採訪﹕趙敏能

在神學院內學習到的心理學,跟在一般大學裏學到的有什麼不同?信仰與心理學又有沒有衝突呢?安省天道神學院輔導學教授潘鴻鈞醫生為我們探討這個問題。

潘醫生認為:『信仰與心理學在本質上應該沒有衝突,因為神的真理是啟示性的,真理是完全的。但一般人所認定的真理,是觀察及探討神之創造而得來的,當然,人的觀察可以不完全,所以,人的定論可以出錯。不過,起初神的創造,都是好的、完整的、沒有出錯的,所以當人去了解這些創造時,假如經過深入及重複的研究後,在發現上沒有太大改變,就可以接受為「接近神創造的原意」。一些對心理及輔導學的評論(例如﹕輔導學不合乎聖經),其實不太正確。假如要明白神的真理,便需要同時了解神啟示性的真理及觀察衪所創造出來的自然世界。

有些人又會將心理學視為不屬靈的。但如果信徒生病,未必一定要選擇一個基督徒醫生,只要一個能正確診治的醫生,我們便會願意讓他醫治。同樣道理,如果一個心理學家所講論的,合乎以上所說的自然觀察,他本身是否信徒便不是最重要的。不過,當一些心理學和神的話有出入時,神的話便是基本的真理。

當我們用心理學來幫助信徒時,應從一個全人健康的角度看。不能將人分割為屬靈、屬心理或屬身體幾部分,應同時從多方面觀察。

在神學院內講述心理學,會比較一般大學更廣泛,因為包涵了屬靈的層面。在神學院的教學理念及課程內容上,會嘗試將信仰及心理學的元素同時放在輔導課程內。假如一些心理學和信仰有出入時,便要小心處理。心理學的理論,需要加上信仰的角度來看,如果有合適的,便可以應用。

神學生畢業後,他們可以在事奉中應用從神學院學到的心理學及輔導學,不單能用在信徒中,也可以用在非信徒身上。心理學應該成為讀神學的必修科,因為當中包括了輔導及關顧的內容。不過,也有人認為在某些事奉崗位中,比較少機會去應用這些學問,所以未必需要去修讀這類科目。』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