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活祭︰李非吾牧師

採訪、整理:明道、陳艷嫦

專欄

        本期活祭的專訪人物是李非吾牧師。李牧師自一九五三年起便全職事奉,他曾任神學院講師,也曾在香港、溫哥華及多倫多從事教會拓展及牧會的工作。李牧師現已退休多年,但仍常常到各處講道,推動差傳的事工。


        李牧師在廣西出生。約五歲期間,因身體健康的緣故而交由婆婆照顧。他的婆婆是個極虔誠的基督徒,她便成了李牧師在基督信仰的啟蒙老師。到了適學年齡,才返回父家生活。他的母親也是一個基督徒,唯其父親卻是一個非常抗拒基督教的人,嚴禁其妻帶他唯一的兒子上教堂,也以極粗暴無禮的態度對待到訪的傳道人。這個看似難以改變的父親,竟然在臨終前一年流淚悔改,接受耶穌基督作其救主。這使年紀約只有十歲的李牧師深受感動,一方面替自己深愛的父親得著福音而高興,更認定了這福音是大有能力的,是可以改變在人看來是無可救藥的人。他父親的改變,令他初次想到或許將來可以從事傳福音的工作。在高中二年班,他在一個由計志文牧師主持的培靈會中決志將來要獻身於傳福音的工作上。


        在快要高中畢業期間,有一名西教士 (何義思Ruth Hitchcock) 認為李牧師適宜學醫,以便於學有所成後可以投身於一所有百多病床的鄉間醫院裡事奉。這西教士不斷地苦苦相勸,更在人事上作了安排,為他謀得一個在醫學院供讀的學額。但李牧師認為自己既是與神有約在先要獻身傳道,便不應悔約。那西教士最後不再勉強他,更以每月50元港幣資助他供讀神學。


        神學畢業後,李牧師留在神學院任教數年之久。漸漸地,他看到入讀神學院的學生入學資歷不斷提高。他感到若要繼續在神學院栽培學生,便需要攻讀更高的學位才可勝任。另一方面,他感到內心的催迫漸急,要履行當日與神訂立為傳福音作獻身之約,要從事教會的開荒與牧養工作。最後,他認定自己至終的事奉崗位不是留守在神學院。因此,在一九五九年起,除了在週日任教於長洲建道神學院,也在週末期間在自己家裡開始了祈禱會和查經班等經常性聚會。漸漸地,人數多了,便正式成立宣道會希伯崙堂。時至今日,宣道會希伯崙堂共有十一所分堂,在差傳工作上有美好的見證。


        一九七九年,李牧師被邀往溫哥華主持一個培靈會,期間被當地一所華人基督教會極力相邀出任他們的主任牧師。看到這群沒有牧人的羊群,李牧師深感需要施予援手,但覺需要有那從神而來的憑據才可以接受這任務。他認為一個負責任的牧者,是有責任為自己仍然主領的希伯崙堂安排繼任的牧者和處理妥當尚未完全清還的建堂按揭債務。他對希伯崙堂有著父親對兒子般的深厚感情,但他認為若是出於神的心意要他到溫哥華牧養那沒有牧人的教會,他便應當順從。他視希伯崙堂為神的產業而不是自己的個人成就,不至不肯放手讓予別人牧養。其後在禱告與等待中,這些憑據逐一顯明出來。終於在一九七九年到溫哥華牧領當地的教會。


        自從離開溫哥華教會,李牧師便到多倫多繼續他的事奉。李牧師回顧其一生事奉的感受時說,他看到神的一路帶領與沿途賜下的恩典,是足夠他和他的一家所需和超乎他所想所求的。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