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金齡人看金齡事工

採訪:梁向榮

金齡人既是教會可用的資源,又是教會所服務的對象。到底教會該如何滿足金齡人的需求?而金齡人又能夠對教會和社會有何貢獻呢?本刊今期訪問了安省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的會友司徒良駿先生,他將以一個金齡人的身份,根據自己親身的經歷,分享對金齡事工的看法。

司徒良駿先生提早退休前為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卷副總裁,管理資產高達二億五千萬加元,具三十多年財務策劃、投資等經驗。司徒先生於2004年提早退休,並進入神學院進修,他將在今年完成他的神學課程。

司徒先生認為金齡人最重要的並非他們擁有甚麼或作過甚麼 (not doing),而是他們在神眼裏是何等的人 (being)。金齡人最寶貴的是神在他們身上的作為,是他們在神面前的經歷和操練,特別是在如何尋找和活出神的計劃的經驗。每個金齡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神給每個人的生命有不同經歷和計劃。因此,金齡人要從神的觀點看人生,要不斷地尋找神的心意。司徒先生1962年已經信主受洗,一直參與教會聚會。2002年,他因受《使命人生》一書的影響,而更加熱切地追求自己的人生計劃,最後更放下自己事業,全時間入神學院進修神學。在奉獻的過程中,司徒先生學習和經歷神的帶領,而不是靠自己決定和計劃。神是信實的,祂一步一步為司徒先生開路。例如,司徒先生一直為許多客戶管理投資,如果他去念神學,那他的客戶該交給誰呢?這時候,在教會查經班的一位姊妹信了主,而該姊妹也是他同業中的佼佼者,故他可以很放心地將客人交給她。提早退休成為一位金齡人士,進入神學院後,司徒先生不單學習新的知識,他更是攻克己身,重整生命,讓神去掌管自己。

司徒先生覺得金齡人事奉神要從自己的家開始。家是社會的根基,教會也是家所組成。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能促進社會和諧,令教會更興旺。工作的時候,大部份人要為事業打拼,給家人的時間有限。退休後,金齡人有更多時間去幫助家人,重整家庭關係。司徒先生步入金齡時期後,花更多時間去照顧他媽媽。當他媽媽生病時,司徒先生寧願暫停神學的學業,專心去照顧他媽媽。神也讓他在這件事上去學習,讓他思想到底是學業重要?還是家人重要?

司徒先生觀察到不少金齡人生活沒有目標和意義,他們醉心於各種活動和享樂。而遵從神的計劃,則遠遠好過活動和享樂,更有意義。司徒先生呼籲金齡人從追求成功,變為追求『有意義』。教會正好在這方面去幫助金齡人,讓他們有更具意義的生命。例如,透過退修會、講座、訓練去鼓勵/激發金齡人投身事奉。司徒先生特別提醒金齡事工應關懷和服侍弱勢社群,不要將其變成一個單為中產階級服務的事工。現今華人教會中產階級為主,很容易滿足於自我的豐盛生活,對弱勢社群關懷不夠。司徒先生鼓勵信徒效法主耶穌,主動走進人群,去服侍弱勢社群。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