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領袖成長的心路歷程

蔡偉文

專欄『領袖的心理健康』

    身為教會長執或領導人,不單面對比一般人更多的壓力,及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而且要面對自己個人的期望,及神對自己的期望。作領袖者內心的世界,有特殊的經歷和需要。過去不少屬靈偉人的自傳,如宋尚節、王明道等,多提及他們的經歷,如何面對考驗、操練、挑戰、苦難、事奉等,但不多提及他們『做人』的心路歷程或表白其內心世界及精神生活。我特別欣賞美國一知名的教牧領袖Bill Hybel,在他近作Courageous Leadership一書中,不慚愧地表白他也曾經歷精神困擾,接受心理輔導,與讀者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實在可以作為教牧們的借鏡。

    作領袖者有一項極重要的做人工夫,就是不停止成長,而在成長中不懼怕認識真我,接納自己。改革家John Calvin說認識神也是認識自己,楊牧谷著作的《做人秘笈》,提到不做鐵漢做真人,及自愛之道,乃同屬一道理。作領袖特別容易不自覺地,非刻意地,作領袖而不作真人,即不自覺地『扮演式』的做人。

    當別人真言相勸,道出個人弱點,或失眼之處時,便是測試內心的好機會,考驗自己是否真的能夠面對及接受真我?別人積極的回應及評估時,是否會澎漲自我價值?消極的判語、衡量,是否能不反感?甚至把自我價值貶低?認識自己,要善用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因為認識自己,不能單靠個人反省或自我檢討,同時要在人際互動間,借助別人作我們的心理鏡子;當然,神的話語是必須的心靈鏡子。

    成長工夫的另一面,是不自滿,不自負,樂於提升做人的素質。這並不是不滿現實,『接納自己』不是『不去改進』,成熟是『成為更真的人』。提升成熟的人格,是要下工夫的。先要了解阻力在那裏,特別是內在的心理阻力。

    心理防禦機制分四類:

    一、自戀性的機制(Narcissistic defense):是最原始的心理自衛方式,就如投射、否認、歪扭,這些機制『保衛』自己不致面對真相,防避見到真我。

    二、不成熟的機制(Immature defense):以幼稚心理,處理部份現實,減少個人責任,或任意而為的面對現實,不付出『作成熟人』的代價。例如:消極性攻擊、發洩行為、抑壓、心結軀體化、罪怪他人等等。

    三、心理不平衡的機制(Neurotic defense):以不平衡的變態心理,去處理一己的現實,例如:操縱傾向、理智化、理解化、知覺分割、情緒分割、外在化、表面化行為、不在心的善忘、反動心態等等。

    四、成熟的機制:接受現實,面對自己與別人。恰當及良好的去適應現實:利他人心態,能放下自己卻恰當地自愛,預備未來、期待未來、昇華、吃苦而自律、幽默等等。

    前三類心理防禦機制都是成長的阻力。成長的心路歷程,是不停放棄那些有礙的、不良的心理防禦機制,另一面則透過個人追求、同儕輔導、良師益友的影響及專業輔導(如有此需要者),去培育第四類良好的心理防禦機制。對作領袖者,這實在是不容忽視的人生工夫。

    (作者為士嘉堡慈恩醫院精神科醫生)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