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訪問《聆聽心聲》報告作者王健安博士

訪問:梁向榮

梁: 作為第一個對加拿大華人教會第二代的深入研究,《聆聽心聲》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華福和你自己為這報告擺上了多少資源和心力?

: 這個報告是在2014年開始。剛開始時只是了解一下應該如何進行調查。在2015年末2016年始,才進入正式的調查和訪問。當時我正在為我自己的博士論文做另一個研究,兩個研究一起做,對我來說是比較大的困難。資源方面,這個調查的費用是大約五萬五千加元;我自己負責籌了四萬五千元,華福籌了一萬元。整個項目,我是以義工的形式工作。除了教書以外,這差不多是我的全時間工作了。

梁: 在進行研究和撰寫報告的過程中,你遇到甚麼困難?如何克服?

: 最簡單來說,我遇到有三個困難:第一,在技術方面,我們的研究不像其他加拿大的研究那樣,有一個大的團隊做定量分析。例如加拿大福音團契的Hemorrhaging Faith研究請了其他公司做抽樣調查,可以正確知道加拿大人不同年齡層不去教會的人數。我們沒有這樣的團隊,只能請求教會參與和宣傳;在教會遇到的人都是上教會的,接觸不到沒上教會的人,所以開始時我們不能回答同樣的問題。我們最後請商業公司的團隊調查,才得到這些數據。另外,我們也很難找到可以接受訪問的人:很多教會的人都願意接受訪問,願意分享他們喜歡上教會的原因;也有人喜歡接受訪問,發一下牢騷,分享自己不喜歡華人教會的原因。但是,尋找不上教會的無神論者或不知論者做訪問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在2015年已經做好調查的工作,但是一直到了2016年始才找到被訪問者。感謝主,有牧者和父母邀請到不再上教會的兒女或其他人接受訪問,分享他們不願再上教會的原因。第二,當我們去做這個項目的時候,這個項目是混合研究,不單是定量研究,還包括定性研究。我擅長做定性研究,但定量研究就比較困難。開始,我們很難找到有資格的人幫我們做定量研究,後來才找到統計學博士孔祥烱弟兄運用工具幫我們整理問卷資料;之後,問卷資料分析就完全由我一個人獨自承擔。定量研究對報告有很大的影響。第三,在資料分析和編寫報告期間,我被驗出第二個癌症:我的口腔癌在2016年10月發現;雖然我沒有停下工作,但是還是令到我的工作延期了八個月的時間。感謝神的恩典,為我們的預備,讓我們克服各方面困難。

梁: 與Hemorrhaging Faith及其他類似的研究比較,《聆聽心聲》除了研究對象之外,在內容、方法、結構上有甚麼不同?

: 在結構方面,首先感謝加拿大福音團契讓我們使用它們的訪問和調查問題。我們根據華人移民教會的實際情況,對問題做了一些更改,讓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華人教會的狀況和經歷。另外,雖然我們的調查都注重定性和定量,但是我們有兩個很大的不同之處:第一個分別,他們是先做了訪問,通過訪問去發現是否有特殊的定論,然後,用定量調查去證明定論。我們是先做調查,後訪問:因為其他報告已經有些結論,我們首先可以使用這些結論做調查,然後才做訪問。我們以訪問和定性研究為主導,定量研究為協助。第二個分別是:我們透過定性研究,訪問了三十七個人,很清楚發現到四個不同的組合。Hemorrhaging Faith同樣有四個不同的組合,但是我們做得更加深入,因為我們還做相關性(correlation)的研究。我們將某些題目以一個組合來研究,例如以「友師經歷」為題,將關乎這方面的問題組合一起,從而得出一幅複合圖畫(composite picture)。我們將訪問者分四種人,也將調查者分成四種人,然後研究前者和後者的分別;同Hemorrhaging Faith報告相比,這技術性很高,是困難很多的。

梁: 今次的研究有沒有一些意外的收獲?如果可以再做一次,你會希望如何改善今次的研究?

: 有兩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第一,我們一般覺得父母對兒女的信仰有直接的影響,但是調查結果發現不是這樣的:三十七個受訪者,有二十七個認為父母對其影響為弱或中性。這對我來說,是很出乎意外的;我特別將受訪者對父母的看法羅列在附錄之中供大家參考。第二,在訪問期間,我可以見到他們的喜樂、感嘆、失望、掙扎、對華人教會的指責等等直接和真誠的感情表達;其中有一個年約四十歲的姊妹在訪問之間哭了起來;他們坦誠的分享令我非常感動——這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梁: 在訪問、資料收集和宣傳的過程中,令我很興奮的是很多華人教會的牧者,領導和平信徒都很肯定我們的工作。

: 如果可以再做一次,我會首先問清楚定量研究的出發點和要求是甚麼。這個問題會決定我們用甚麼工具來收集資料;我也會關注該工具能否支持相關性的研究(correlation analysis)。

梁: 在將報告撮要成「簡短版」時,你如何在內容上作出取捨?

: 簡短版是將結論和定向行動建議簡短寫出來。足本的報告分四章:第一章是引子,交代華人教會的情況,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第二章交代理論的架構;簡短版完全省略了這兩章,這是一個遺憾。最令我遺憾的是在編寫結論和定向行動建議時,由於篇幅的限制,我沒有機會將受訪者的心聲記錄包括進去——他們的心聲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他們的那種喜樂、盼望、渴求,還有失望和掙扎。

很多讀者期待報告將所有解決方法寫出來,但是這種研究是不可以完全用一個方程式把不同教會的問題都解決的,因為每個教會的情況都不同,每個教會的掙扎和成功之處也不同。這也是我在第四章寫定向行動建議所交代的。這是方向性的指導,而不是詳細的行動計劃。

梁: 你覺得華人教會對這報告的反應是否熱烈?對它的內容的認同度如何?

: 華福安排在加拿大七個城市舉行《聆聽心聲》的講座,每一個講座大約三個小時。來參加的人有非常好的反應,但是沒有參加的人的反應又如何呢?沒有參加是我們的宣傳不到位,還是他們缺乏興趣,不想來?這很難了解得到。溫哥華的同工團契有二三百人參加,反應非常好。有些地方卻沒有甚麼人來。一般來說反應很好,特別深得下一代信徒的認同,覺得有人明白和願意聆聽他們的心聲。致於教會會否認真處理這些問題,就要看教會領導的反應。

梁: 到目前為止,對報告的跟進活動進行得如何?以後還會有類似或其他形式的跟進活動嗎?

: 華福可能沒有其他的跟進活動了(編按:訪問後我們知悉華福將有「跨代同行」的跟進活動)。但是,我自己會有個轉向,將由講論研究報告,轉為與教牧們研討和同工,去幫助不同的教會面對下一代的問題。我們不能單單抽離地處理下一代的問題,因為這是事關整個移民教會的問題;所以,我不單會舉辦有關下一代的講座,還將會探討和處理整個移民教會的問題。

請通知我其他新評論
請通知我若有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